从1993年世界上第一辆电动助力自行车上市销售至今,已经过去了23个年头。作为发源地的日本,电动助力自行车目前已经有相当高的普及度,是日本居民日常通勤、购物、接送孩子上下学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而作为自行车文化中心的欧洲,近些年来自行车的销量每况愈下,唯有电动助力自行车逆势增长,2015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进口量比2014年增长了46.8%,并且这个趋势还在加速。伴随中国的城市化以及消费升级,曾经是中国家庭三大件儿之一的自行车重回百姓视线,其中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发展以及潜在市场同样被广为期待。
问题一:电动助力自行车是杂交产物?
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英文是“Pedelec”, 由pedal(脚踏)和electric(电动的)两个单词组合而成,特指需要使用脚踏驱动的装有电动机的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自行车+动力辅助系统(PAS)”,而PAS是英文Power Assist System的缩写。因此,电动助力自行车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添加动力辅助系统(PAS)而来,目的是让骑自行车变得更为轻松。
▲普利司通的动力辅助系统(PAS)的工作状态
问题二:电动助力自行车介于自行车与“纯电动车”之间?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纯电动车”的形态来源于“电动助力自行车”,并且“电动助力自行车”也不是自行车到纯电动车之间的过渡产物。日本雅马哈在80年代末开始研发“电动助力自行车”,93年推向市场。因为技术复杂研发困难,动力辅助系统(PAS)的成本很高,更因为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因而“电动助力自行车”没有得到普及。纵观全球主要市场,人力驱动的自行车向电池驱动的“纯电动车”的快速转变,迄今为止只在中国发生过。
问题三:为何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没有普及?
硬原因是缺少核心技术,因为动力辅助系统(PAS)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日本一直是以雅马哈、松下为引领,欧洲则是博世、Brose等企业,中国缺少对标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研发人才,而一套动力辅助系统(PAS)的售价基本在6000元以上,这极大的限制了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即便是松下的老款二手车,到了中国成色稍好的也在2000元左右。另外一方面,就是“纯电动车”的技术并不复杂,实现成本也要低廉数倍到数十倍,非常适合用于售价相对低廉的产品。
▲淘宝网上销售的二手松下电动助力自行车
软原因是中国在90年代开始严格限制摩托车的使用,而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又滞后于城市化进程,这导致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出现巨大缺口,在使用形态上最为接近摩托车的采用纯电驱动的“电动车”开始了爆发式发展,这也是中国的电动车大量使用塑料构件儿,外观越来越像摩托车的重要原因。而纯电动车车主不需要接受安全教育、考驾照、买交强险和给车辆登记上牌,对“纯电动车”的普及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正是以上两个原因,使得电动助力自行车在中国基本没有市场,市面上即便是有打着“电助力车”旗号的产品,大多也都是使用“替代技术”,除了科技含量低太多,在使用体验上与日本及欧洲的产品也差距巨大,不能相提并论。
问题四:为何说动力辅助系统(PAS)技术门槛高?
通过雅马哈、松下、博世、Brose这几个名字,其实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动力辅助系统(PAS)的研发需要相当强的科研能力。人机交互被认为是第五次信息革命,而人机交互最为关键的基础就是“传感器”,只有能够读取识别人的意图,才能控制机器理解并帮助人类。动力辅助系统(PAS)的目的是用电机的动力帮助人达到轻松的骑行,因此首先就要识别人用了多少力,然后计算判断人需要多少动力的帮助。
▲轻客自主研发的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
动力辅助系统(PAS)的核心传感器叫“力矩传感器”,也叫“扭矩传感器”,英文为“Torque sensor”,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它安装在自行车的中轴上,而中轴连接着曲柄,在骑行过程中正好是形成扭杆结构,中轴在受到扭力时表面就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细微形变,通过测量形变即可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出人力大小。直到最近两年,拥有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背景的轻客才自主研发出力矩传感器,并基于传感器打造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终于突破了雅马哈、博世等企业的技术壁垒。
▲动力辅助系统(PAS)以三传感器为核心
另外,想要拥有更好的骑行体验,那就需要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骑行意图,这也就需要获得更多数据,因此也就需要更多的传感器。纵观雅马哈、松下、博世、轻客等品牌推出的动力辅助系统(PAS),均额外使用“踏频传感器”以及“速度传感器”,形成以三传感器为核心的系统。另外,有了传感器只是八字的一撇,另外的一捺是“多传感器算法”,在获得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最终输出信号调动电机提供动力。目前雅马哈、松下、博世、轻客等品牌的传感器精度基本在同一水平线,而真实骑行体验上的差异正是与不同的“多传感器算法”有关。
问题五:当下电动助力自行车都有哪些品牌,产品或者技术上有何差异?
目前来说,日本有松下、雅马哈、普利司通、aero-life等,德国有博世、Brose等,中国则有轻客,其中博世依然是供应商身份,将自家的动力辅助系统(PAS)提供给众多合作伙伴(真的很多),轻客是近两年兴起的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动力辅助系统(PAS)除了用于自家产品,也提供给合作伙伴。从技术角度讲,其实这些品牌都是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然后配合使用踏频及速度传感器打造动力辅助系统(PAS),只是在产品形态上有着不小的差异。
▲日本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以24寸以及26寸公主车为主
日本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以24寸以及26寸为主,大多为公主型的女士车架,还有不少附带婴儿座椅及三轮车产品,这与日本市场大多是家庭主妇、学生、老年人的用户群体有很大关系,不过近些年开始,更多人群与阶层开始选择使用电动助力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因此不少品牌已经开始推出更小尺寸或者更大尺寸的车型,例如雅马哈还推出了电动助力公路车,开发运动市场。
▲雅马哈推出电动助力公路车
欧洲市场与日本市场差异极大,大多为山地或者旅行车,而且基本都采用26寸及以上的车架尺寸,这与欧洲人普遍身高较高以及不同的审美文化有很大关联,而且在产品标准上与日本也有不少区别,相对来说,日本对动力辅助系统(PAS)提供动力的时间,动力的比例,速度的限制都更为严格。
▲轻客推出的TS01与TF01小尺寸电动助力自行车
相对日本与欧洲,中国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市场上的品牌分为两类,一类是捷安特、喜德盛等传统自行车制造商,另一类是轻客等新型科技企业。其它品牌大多是采购供应商的动力辅助系统(PAS)然后外销,要不就是使用其它替代技术然后也是外销。仅有的几个内销的也都是使用替代技术。目前可以见到的轻客产品多是20寸与14寸的车型,与日本及欧洲的企业有着不小的差异,这点更多是考虑到中国的用车环境,小尺寸车辆方便带回家避免丢失,不过轻客也已经发布了26寸的车型,预计2016年下半年上市。
问题六:电动助力自行车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电动助力自行车已经发展了20多年,目前德国博世以及中国轻客都是努力在“人机交互”上有更多的突破,除了将车辆通过蓝牙、APP与互联网相连使车辆拥有社交、定位、导航等功能外,更深层次的在于收集每一个用户的骑行数据,然后根据真实数据对动力辅助系统(PAS)进行优化,通过远程固件升级让用户体验不断得到提升。
▲博世与轻客努力在“人机交互”上有更多的突破
相对来说,日本企业在互联网的合理使用方面就显得过于保守,不过,松下在其全系产品均使用了通用于冰箱、净化器等产品的ECONAVI节能技术,配合松下领先的电池技术,在电源方面处于绝对领先地位,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目前松下与轻客已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研发更适合电动助力自行车使用的锂电池技术。
▲欧洲市场推出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品牌
总结:从国外趋势看,“城市自行车+电助力”会是趋势。
电动助力自行车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度还非常低,很多人在质疑这种不是自行车也不是纯电动车的产品市场在哪里。通过观察日本及欧洲市场,也许可以给我们答案:日本市场以前大多是家庭主妇、学生以及老年人使用,欧洲市场以前大多是极限运动爱好者、科技极客使用,而近些年日本及欧洲都在向着城市通勤交通工具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尤其在自行车全球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电动助力自行车还在加速的增长趋势被给予更多期待。
参考:美骑网BIKE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