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难以预测这些看似脑洞的代步工具是否在未来成为一种主流的产品。但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奇形怪状的代步工具反映着人们日益增长但不被满足的出行需求。
最近几年,折叠电动自行车、平衡车、电动车、电动滑板车甚至电动滑板争奇斗艳百家争鸣,试图探索出一条符合技术水平和时代要求康庄大道。然而,两轮平衡车陷于专利纠纷中,独轮车几近垄断,电动车饱受政策之苦,电动滑板仍在小众娱乐市场,电动滑板车刚刚抬头,而硕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则是老样子。
唯轮网所关注的新能源短途代步工具所有领域似乎没有呈现出一幅勃勃生机的景象。为了展望未来的前景,我们推出专题——短途代步工具的未来,梳理回顾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以便更好了解和探索未来。总的来说,我们将会推出四篇文章,分别是:
《百年自行车》
《摩擦摩擦的电动摩托车》
《发展不平衡的平衡车》
《新起之秀:电动滑板车》
以下是正文
说到自行车,最早可以回顾到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最原始的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相距今天已经有226年。
在这两百多年间,西夫拉克那辆原本只有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增加不少东西,包括车把、链轮、链条、曲柄、脚蹬、车闸、车灯等部件。
在这个不断改良的过程中,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外形。比如1870年代皮埃尔•米肖设计的自行车,虽然外形十分接近现代自行车,但它采用的是铁框木轮,使用体验十分糟糕,因为骑行的时候十分颠簸。
到了19世纪70年代左右,人们为了增加骑行速度,便增加车轮的直径,出现了一种由前轮驱动的自行车。在自行车的前轮增加了踏板,因为前轮巨大,可以跑得飞快,最高速度可以达到32km/h,比之前所有的设计都要快。
一时间,这种自行车风靡了全球,成为炙手可热的潮流时尚。不过,随着使用人群增加,相应的安全问题也敲响警钟。前轮直径很大,重心就会很高,在转弯的时候,稳定性就不行。如果遇到了小石子或是突然刹车,车主就会直接飞出去。
在这些问题之后,一个名为Henry J. Lawson的英国人在1879年推出一款名为 Bicyclette的自行车。这款最为接近现代的自行车进行大量的改良,比如前轮相比变小,链条和齿轮替代了直接的动力传递。
这类型的自行车被人们称之为 “安全自行车”(Safety Bike)。从1790年到1879年,这中间有89年。我们不禁感慨,用了将近90年,人们才把一个正确的自行车形态探索出来。(真不容易)
爱马仕的碳纤维自行车,标价6.6万
此后,人们还是进行了不少的改进,比如两个轮子变成了大小相等、轮胎变成充气轮胎、车有了铃铛、切向轮辐代替了径向轮辐,以及其他的一些功能,使得自行车更加稳定和强劲。
这之后,方便快捷的自行车便开始了疯狂的“全球侵略”行动。不说其他国家地区。曾经,中国就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曾经,一辆自行车就是土豪的标志。具体可以看图感受:
1986年11月26日,北京市公安局捡拾物品招领处,将两千辆自行车分类,编号,在北京师范大学操场,为丢失自行车的群众举行招领会。
1988年10月26日晨,广州市自行车鼎盛时期马路上的车潮。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人力驱动的自行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自行车逐渐被贴上环保,运动,骑行,娱乐,健身等标签,离它被发明的出行交通初衷渐行渐远。
电与自行车
不过,经过上百年的验证和市场教育,自行车这一形态值得继承。于是乎,不少团队便在自行车的基础上打造出炫酷的电动自行车、折叠电动自行车、电动助力自行车等等。
折叠电动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区别如同名字一样,前者能够通过别致灵巧的方式进行折叠,在体积和存放上有较大的优势,能够提在手上乘坐地铁,符合一线城市的交通环境。
而助力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的最大区别在于动力系统,前者通过力矩传感器感知骑行者踩脚踏的力度,再根据这个力度大小“理解”骑行者的意图,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比如在上坡、逆风、载物时,助力自行车就能够提供相应的动力支持,使得用户能够轻松完成行程。但电动自行车则是纯粹利用电力来支持动力,保持行驶。
古斯塔夫•特鲁夫(Gustave Trouvé)
世界第一辆铅酸电池电动汽车在1881年诞生,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Gustave Trouvé)。虽然这是一辆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但特鲁夫被公认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的发明者、电动汽车之父。至于世界上第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历史难以追究。
但根据记载,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制出电动自行车。1983年上海自行车二厂试制成功永久牌DX-130电动自行车,这是我国有记录的并形成产业化的第一款电动自行车。它采用150W柱式电机、24V轿车用普通铅酸蓄电池,此车1984年投入生产,至1991年共生产了4.5万辆,其中出口805辆。而电动助力自行车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雅马哈涉足研发,并于1993年把世界上第一辆推向市场。
从我国第一款电动自行车投入生产到现在已经过去32年,从世界上第一辆电动助力自行车上市销售至今,已经过去了23个年头。从市场规模来看,电动自行车远远胜于电动助力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与传统人力自行车在动力系统方面比较相似,后者通过人力+踏板驱动后轮,前者通过电力+电机驱动后轮。而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编号GB 17761-1999)规定:
电动自行车的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
整车重量(包含电池)应不大于40kg;
一次充电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km;
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
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
但从电动自行车“改良”成的“电摩”,各项指标均超标,也没有脚踏行驶功能。如果你在淘宝上搜索电动自行车,各种品牌让人眼花缭乱,诸如雅迪、爱玛、绿源、立马、雅马哈、捷安特、阿米尼等等。
根据《2011-201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市场年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整个产业链的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以上,从业人员近500万人。整车企业1000余家、6000余家相关联配套企业、100000家经销商、市场保有量达 1.2亿辆。可以说,电动自行车在中国属于国民级别的产品,而且市场格局已经十分稳固。
然而,同样被认为拥有巨大市场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却是另一番景象。
轻客TS01电动助力自行车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来自行车的销量每况愈下,唯有电动助力自行车逆势增长,2015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的进口量比2014年增长了46.8%。看到这里,你很可能会问,电动助力自行车这一品类为什么没有在国内市场引起一阵大骚动。即使有厂商打着电动助力自行车的旗号,在产品体验上也不能与日本欧洲等产品相提并论。
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内的厂商并没有掌握电动助力自行车的核心技术——动力辅助系统(Power Assist System)中的力矩传感器技术。一些高端的电助力自行车甚至还采用了最前沿的双边力矩传感器。这种这种传感器技术长期被日本雅马哈、松下,以及欧洲的博世、Brose等企业垄断。
不过,最近几年国内也有一些新兴的企业专注于该领域。比如轻客、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轻客在自己的官方上写着“智慧单车”,其产品TS01售价则为3580,而骑记在今年6月发布新品——米家骑记电助力折叠自行车,售价2999元。虽然4000元以下的定价有利于产品普及,毕竟在欧洲市场,单是一套动力辅助系统,售价基本就在6000元以上,一般的车辆售价在1万左右。
然而,这种国内外价格差异并不能弥补人们的惯性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而言,基本款的电动自行车或者电动摩托车的售价更为便宜……
虽然从现在的市场占有率来看,电动自行车、折叠电动自行车大于消费认知度低的电动助力自行车。但不少人认为,电动助力自行车在未来将会“翻身”成为一款主流产品,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对于这种说法,小编不完全认同,但拭目以待电动自行车的新招式和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蓬勃发展。
该专题的下一篇文章关于电动摩托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