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贴地飞行》
两个轮子加一根棍子,站在踏板上前后左右“漂移”。
这些纷纷出现在城市马路上、公园里、机场、运动馆、大型小区等空间场所的智能平衡车,依靠人的重心改变便可实现车辆的启动、加速、减速、停止等动作,3到5公里的短途路程,既能代步,又能休闲,新型且环保。
我们在路上见到灵活操纵平衡车的年轻人总会觉得他们很酷,没玩过的人总是跃跃欲试,但真的到了脚边又会手足无措,它到底是怎样走起来的?我要怎样控制方向?会不会摔成狗吃屎……
高禄峰创办的Ninebot 平衡车正是全球销量最高的平衡车品牌,在机器人视觉及移动平台 上,其实研发水平也处于世界依靠位置。
陀螺仪与贴地飞行
高禄峰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却没有从事与飞行领域有关的工作,不是因为任性,这源于一次旅行。
当时美国的“Segway”公司已经发明设计出初期的平衡车,在中国主要见于旅游区内的代步。高禄峰与合伙人在旅游时初见,经过试驾后发现了平衡车与他们所学的“飞行”专业间有着奇妙的关联。飞行器里有一个叫陀螺仪的部件,而平衡车更是需要靠精密的陀螺仪来保持车身行走时的平衡。
高禄峰和合伙人所掌握的陀螺仪技术,让两者在技术层面上达到了共鸣,这坚定了他们要进入平衡车领域的决心,也为平衡车在技术上的优化带来了更多可能。
从下定决心到做出第一个雏形的平衡车DEMO,高禄峰和他的伙伴只花了两天时间,听起来似乎毫不费力?但真正走上了平衡车的创业之路,从DEMO到真正开发出第一批可量产的产品,高禄峰团队用了两年。
“产品的开发,与最开始做DEMO的过程就不一样了。当时如果提前知道这个初期只花了两天去做的产品,后面要花两年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善成可量产产品的时候,说不定我们的勇气就没那么足了。”
抱着对未知的期待和探索的勇气,从航天飞机到地上交通,从试驾玩玩到潜心创造,从两天到两年,高禄峰与团队不断地打磨着平衡车的科技和Ninebot产品。
与“平衡车之父”的收购大战
于99年建立的美国Segway公司在国外可谓家喻户晓,处于行业里“高山仰止”的地位,十几年来可以说是垄断着行业自己在奔跑。手中的400多项核心专利是任何一家平衡车公司都无法绕过的难题。高禄峰觉得,既然高山仰止,那就应该 ”贴着它飞“。Ninebot开始向Segway发起主动联系,寻求合作或收购的可能。
高禄峰特别喜欢的成语“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而无需动用武力。但一家中国新兴的平衡车公司,想要收购全球行业老大,这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谈判进行得极其艰难,几经破裂,最大的阻力来自Segway当时最大股东兼CEO Roger Brown,他对Ninebot公司的不信任与收购实力的质疑让高禄峰第一次飞往美国就吃了闭门羹。
但高禄峰愈挫愈勇,前几次的失败并没有打消他的想法,反而强势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和不屈不挠的态度让Segway管理层逐渐感受到了Ninebot的收购诚意。历经长达半年惊心动魄的谈判,Ninebot最终在2015年4月完成了对Segway的全资收购。
加入小米生态链
在初创时期,Ninebot平衡车从DEMO到第一批量产的这两年研发周期,投入的不仅是核心团队的技术,还有大量的研发费用。
那个年代的投资环境还不像现在这样,随处皆风口,大街小巷的咖啡馆都能听到上千万的融资。
Ninebot早期的两位天使投资人均来自于高禄峰向朋友”刷脸“。直到小米在雷军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把“卖货”加入互联网思维,开始思考全行业生态链模式的时候,高禄峰意识到Ninebot这次必须要主动争取与小米的合作机会: “真正有技术的、砸钱的我们都不怕,怕的是小米调动资源来进行市场营销和控制渠道的能力。”
为了避免小米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而使得自己进入被动局面,高禄峰决定与小米保持密切接触。随着技术的成熟,小米觉察到平衡车行业的变化和机会,通过对Ninebot的考察,最终小米下定决心投资,Ninebot成为小米的生态链企业。
通过这两步战略性动作,高禄峰完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上兵伐谋”,收购Segway扫清了技术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天花板在那一瞬间基本上就打开了。而小米的供应链让智能平衡车的生产控制了成本,提高了销量,达到了单年几十万台。
一次偶然的相遇,倾尽全力的研发,历经波折地清除发展路上的所有障碍,高禄峰用智能平衡车再一次变革着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其实梦想是不能消亡的,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不可能完成的话,那它肯定不可能完成,如果你坚定的认为这件事一定会完成的时候,这件事情有极大的可能会变成真的。”
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未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