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代步行业的发展,电动自行车以及电动摩托车等等代步工具慢慢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不少便利,但与此同时,这类智能代步工具的安全性以及各项指标的规范性也备受关注。
昨日,中国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的新国标,重新洗牌整个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而在国外的其他国家,在对这类智能代步工具的标准规范方面,政府也提高了重视。
近日,美国纽约市政府宣布,将对“电动自行车”的合法性进行界定,允许时速低于20英里(32千米)的摩托车上路。
这一消息传出,在社会上便引起了强烈反响。
“交通替代”组织立法主任康纳(Marco Conner)指出,电动自行车在纽约被禁,但却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其危险程度有多高。去年本市50,000人因交通事故受伤,214人遭汽车与卡车撞击身亡。但事实上,自2001年以来,纽约市超过5,000人因车祸丧生,99%都是汽车与卡车惹的祸,而非电动自行车。他说,驾驶莽撞开车、不礼让行人、卡车肇事才是造成纽约市的车祸频发与交通混乱情形的主因,与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骑士无关。
不少以电动自行车为谋生工具的送外卖工作者称,自从去年纽约市长白思豪曾多次提及要对电动自行车严格取缔之后,他们就吃了不少苦头。他们的电动自行车大多都是在标准范畴之外,所以每天除了辛苦做外送之外,还得跟警察躲迷藏,一旦被逮到就会收到巨额罚款,甚至车子还会被没收。
纽约市立大学环境心理学博士生Do Lee于2017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研究结果发现,大量移民的外卖工作者,都是依赖电动自行车送餐。在外卖工作者中,华裔移民外的外卖工作者平均年龄是46岁,而美国的外卖工作者的平均年龄是27岁。对于这些华裔移民的外卖工作者来说,体力方面无法与年轻人相比,利用电动自行车代步,是为了能保证在较快的时间内将热腾腾的食物送到客人手中。
而如今,市交通局即将制定的这项新规,让他们叫苦连天。
于是,在当地时间5月14日,纽约维权团体、民选官员与近百名外卖人员聚集市政厅前,提出5大诉求,要求市长白思豪顾及他们的生计。
5大诉求包括:
1、修改目前的执行法案,暂停对摩托车使用者的执法,直到法规正式生效
2、建立相关摩托车改装规则,允许多数外卖人员将使用的摩托车改装成合法摩托车
3、为摩托车改装提供项目经费
4、对民众、外卖人员和值法人员普及修改后的摩托车规则
5、创建透明系统,包括收集并公开有关摩托车的交通事故数据等
同时,为了将电动自行车转换成符合电动辅助自行车的规格,“自行车公共项目”团体提出三项改变候选方案:
1、将节气门/油门(Throttles)用贴纸将它黏闭起来,让它失能
2、使用软体,将时速控制在20英里内
3、另外装置一项设备来监控时限在20英里内。
当天,市议员陈倩雯、卡洛斯·门查卡(Carlos Menchaca)和海伦·罗森塔尔(Helen Rosenthal)也到场支持。
陈倩雯表示,市长要让电动辅助自行车合法化,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在讨论合法性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节要关注,除了符合民众的需求外,也应考虑外卖工作者的生计。如果该法规通过后,交通局能有计划地去协助将电动自行车改装成合法、可上路的交通工具,那对外卖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她还指出,正式出台的法规应确保外卖工作者能够继续工作,无需担心是否会被开罚单,更要保障那些英语水平有限的外卖人员了解自己的权益,不会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罚。
据了解,当地时间5月29日,市议会将针对该议题召开公众听证会,维权团体呼吁外卖人员踊跃出席作证,也可上网填写请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