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麦肯锡 编译 BY: Wheelive
作者: Kersten Heineke,Benedikt Kloss,Darius Scurtu,Florian Weig
短途出行市场未来将会是一片繁荣还是萧条? 到目前为止,其投资已达数十亿美元,以下是对其潜力的评估。
关于共享短途出行的各种纷纷扰扰的说法是否掩盖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潜力? 随着人们兴趣的增加和新的投资资金涌入该领域,该商业模式最近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但是,关于共享短途出行市场的最终规模和范围的问题也渐渐浮现。
短途出行迅速吸金、吸睛
自2015年以来,投资者在短途出行初创企业中的投资超过57亿美元,其中85%以上把目标对准了中国。这块市场已经吸引了相当大的客户群,并且比共享汽车或网约车的兴起速度快大约两到三倍。 例如,在短短几年内,一些短途出行初创企业的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
有两种情况推动了这种加速膨胀。 首先,大多数共享出行模式被使用得当。 市民已经开始重视并利用共享移动来解决问题,例如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和网约车。 更重要的是,短途出行似乎让人们感到高兴 - 它在许多情况下比普通汽车出行更快,而且用户经常说,在避开交通拥堵的同时,呼吸着新鲜空气前往目的地使他们感到心旷神怡。 短途出行被视为“直观的移动性” - 在繁忙的交通环境中就能体会到这种风驰电掣的快感。这真的很简单:人们感到恢复活力,仿佛回到他们第一次骑自行车或滑板车的时候。
有利的经济条件确保较低的收支平衡点
其次,共享短途出行的经济学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界人士。 与共享汽车出行的解决方案相比,企业家发现扩大短途出行资产(例如电动自行车)要容易得多。 例如,与购买汽车所需的数千美元相比,电动滑板车的当前购置成本约为400美元。 因此,虽然现在汽车共享解决方案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实现经济可行性,但据一位共享移动领域的领导者评估:这一由外向内的商业案例显示,电动滑板车可以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实现收支平衡(图1)。
四个月,一辆电动滑板车即可收回成本。
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并且现在多数城市中心的车辆行驶速度平均低至每小时15公里(相当于每小时9英里)。 这可真是令人倍感沮丧和压力。 而短途出行则为城市居民缓解了部分压力:平均速度更快,等待时间及停车时间更短,购置成本更低以及户外活动带来的便利性。
这个市场有多大呢?
究竟这个市场有多大? 从理论上讲,短途出行可以完成乘客所有不到8公里的行程,这相当于现今中国、欧盟和美国旅客总里程的50%至60%。 例如,大约有60%的汽车行程是不到8公里的,他们可以得益于短途出行; 这也可以覆盖大约20%的公共交通出行(除了缩小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差距)以及那些出行都是通过私人自行车、助力车、滑板车或步行的人们。
然而,我们估计共享短途出行将仅占该理论市场的8%至15%。 限制因素包括其适用的移动用例有限(例如,购物时其空间有限),客户接受度、天气条件、年龄限制以及短途出行在农村地区的低存在感。
建立基础案例市场
我们对一个基本案例市场进行了粗略的建模,模拟了基线共享短途出行市场,并大胆预测: 2030年美国市场潜力约为2000亿至3000亿美元,欧洲市场潜力约为1000亿至1500亿美元,中国市场潜力约为300亿至500亿美元。各地区之间的主要差异源于在比较当今短途出行业务时,每公里的独特定价策略。例如,欧盟的定价约为美国的一半,而中国仅为美国定价的20%。未来,随着中国等一些地区的价格上涨,这种差异可能会缩小。
无缝衔接城市交通的道路
因此,我们对中国、欧盟和美国共享短途出行市场的基本估计是: 到2030年将达到3000亿至5000亿美元(表2)。从长远来看,这相当于我们预测的2030年全球共享自主驾驶市场潜力的四分之一左右。
到2030年,中国,欧洲和美国的共享短途出行力市场份额可能达到3000亿至5000亿美元。
虽然基础案例代表一个健康的市场,但问题出现了:你认为什么才能将共享短途出行市场发展为一个真正具有颠覆性的万亿美元业务?
为了使这一市场潜力和里程分流成为现实,城市需要主动支持共享短途出行。例如,他们可以进一步推动短途出行业务模型,以解决交通痛点和交通拥堵问题。具体措施可包括禁止拥挤或污染地区的汽车行驶(不包括电动踏板车),或通过大幅提高共享汽车出行的价格,为短途旅行创造更多使用短途出行的机会。城市还可以安装联运枢纽,使短途出行交通与公共交通的互通更为方便。然而,短途出行运营商必须谨慎行事,因为现在一些城市还在犹豫是否采用这种服务。问题包括客户可能会随意丢弃旧的或损坏的踏板车在街上;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及低门槛问题,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可以轻易地通过砸钱来窃取同行的客户群。
短途出行现象有可能颠覆传统行业。它是否真有舆论所提及的破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对其服务的反应。 虽然该行业希望市政府将短途出行视为解决拥堵和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为消费者在拥堵时刻提供另一种选择,但城市的反应却让人看到消极的一面。 事实上,后者已经有一些事实证据浮出水面了。 因此,除了做好自己的业务,短途出行运营商可能还必须在主要城市地区加大力度完善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