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年里,电动两轮市场经历了一次up and down。
2024年,电动两轮在全球市场中普及率持续上涨。根据能源巨头Eon的数据显示,近四分之一的德国人口已拥有电动自行车,其中年轻群体电动自行车的拥有率显著上升。比利时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0%,超过机械自行车。以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为主的两轮出行产品正在持续改变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
在市场持续发展的背后,行业也迎来更多的挑战,今年年初,制造商面临着生产过剩、成本上升、库存积压和流动性等多重问题,虽然市场整体仍保持需求态势,但大量厂商的进入导致供过于求,电动两轮行业因此陷入了高库存的泥潭。经过长时间的降价促销,Ebike行业逐渐从高库存中脱困,尽管主要的消费驱动因素仍存在,但中期内销量预计停滞不前,加之经济压力、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以及市场动态的不断变化,对不少知名品牌都构成了挑战。
那么,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竞争格局又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企业应该如何应对?产业发展方向及电动两轮市场的未来规模又将如何?下面唯轮网给大家整理一份较为全面的电动两轮市场数据与报告。
一、全球电动两轮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二、电动两轮主要市场销量
三、“中国+1”——生产格局变化
四、并购与重组浪潮
五、品牌——企业未来的发展重心
六、在线销售的崛起
七、消费者特征及购买偏好
八、两轮行业市场现状
一、全球电动两轮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据Statista数据统计,全球电动两轮车销售正稳步上扬,尽管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但预计从2024年至2030年间,其增长势头将不减。据估算,2024年全球电动自行车(E-Bike)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到2030年有望攀升至622.5亿美元,期间将以接近10%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大。
在全球电动两轮市场中,更具实用性和性价比的电动两轮车在亚太地区盛行,而北美、欧洲则是电动自行车(E-Bike)车的主要销售阵地,亚太地区占比约为63%,其次是欧洲(31.4%) 和北美(3.9%)。
亚太地区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2024年市场规模估计为119.7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46.7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15%。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市场之一,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均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其中日本的踏板助力电动自行车市场已接近饱和。
欧洲电动自行车(E-Bike)车市场保持稳定,市场接受度和消费者兴趣不断增长,普及率稳步上升。
北美地区电动自行车销售增速最快,2024年市场规模估计为34.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激增至75.4亿美元,预测期内(2024-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6.91%。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交通拥堵的加剧以及自行车道网络的扩大都促进了推动了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增长。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其起步比欧洲要小,但正处在快速增长的阶段。
二、电动两轮主要市场销量
2024年,尽管全球自行车市场整体略显低迷,但电动自行车却成为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据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欧盟的电动自行车进口量为53.3万辆,从季度数据来看,第三季度进口量接近20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同时,截至9月底,总进口额为5.31亿欧元。
其中中国台湾对欧洲出口保持领先,但出口量显著减少。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台湾的电动自行车出口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对欧盟的出口量持续增加,但出口额并未随之增长,出口单价可能有所下降。第三季度中国大陆出口至欧盟的电动自行车均价为318欧元,而中国台湾的均价为1391欧元。
德国ZIV数据显示德国自行车销量下降了约19%,但,2024年前四个月电动自行车销量为80万辆,同比小幅下降1.23%,远不及自行车降幅。且据能源巨头Eon的最新调查显示,德国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平均24.7%,相较于2023年的23.3%有所提升。
此外,从 2016 年到 2022 年,德国货运自行车的销量从约 1.5 万辆增加到约 21.28 万辆,七年间市场年均增长率超 60%,也是德国自行车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
美国2024年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为34.1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74.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03%,美国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其他地区的自行车市场同步发展,印度电动两轮车市场在2023年表现出色,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57279辆,同比增长33.5%。印度市场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强烈。南非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正逐渐成为电动两轮车的新兴市场。据预测,到2027年,非洲摩托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50.7亿美元。电动摩托车作为可持续交通转型的主导产品,在这片土地上正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中国自行车出口保持强劲,2024年1-11月出口数量同比增长19.6%至4362万辆,但出口均价有所下降。相比之下,电动摩托车及脚踏车出口表现更为强劲,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45.5%和26.1%。尽管出口均价也有所下降,但整体增长势头依然显著。然而,中国台湾电动自行车出口量大幅下滑48.95%,尽管平均单价上涨5.93%,但整体出口额仍下降45.93%。
从全球市场来看,欧盟和美国是电动自行车市场的主力军,消费者对环保、健康和便捷出行的需求推动了市场持续增长。同时,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也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得益于国内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东南亚两轮电动车市场相对成熟,而非洲电动摩托市场则处于发展初期,具有巨大潜力。整体来看,电动自行车行业依然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以及新的市场机会。
三、“中国+1”——生产格局变化
以往,中国在全球两轮车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这一格局因欧洲本土生产的崛起和东南亚市场吸引力的增强而发生改变。
尽管中国目前仍是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但近年来,随着近市场策略和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双重驱动,东南亚和中欧地区逐渐成为自行车制造的新热土。
在东南亚地区,特别是越南,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自行车制造业开始崛起,“台湾+1”模式应运而生。中国台湾生产商纷纷在东南亚国家设立工厂,这些新工厂从零开始建设,基于多年积累的生产经验,进行了高度优化,同时,这些工厂还积极践行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在“近岸”和“回流”的背景下,东南亚地区新建的工厂仍引领一系列技术创新,让自行车生产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与此同时,中欧国家在自行车生产领域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崛起势头。疫情期间,企业逐渐意识到远距离供应链带来的风险,尤其是物流不确定性对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的影响。因此,部分自行车制造商开始将生产重心回迁至欧洲,以缩短供应链长度,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在近市场策略的考量下,葡萄牙、西班牙等传统自行车制造强国成为首选目的地,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波兰、捷克、立陶宛、匈牙利等中欧国家也迎来了自行车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期。这些国家不仅拥有劳动力成本优势,更与德国、荷兰等欧洲主要自行车市场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中欧地区在自行车制造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东南亚和中欧地区凭借近市场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成为新的自行车制造基地。对中国自行车制造行业来说,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生产转移势不可挡,这一转移也将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同步拓展新的市场渠道。
四、并购与重组浪潮
2024年,欧美自行车行业正深陷破产与重组的风暴之中。经济压力加剧、消费者习惯变迁及市场动态的快速变化,连知名Ebike品牌亦难以幸免。
年初,vanmoof遭遇困境;近期,荷兰知名电动自行车品牌Stella与Rocky Mountain Bicycles相继申请破产;北美头部Ebike品牌Juiced Bikes则以120万美元的价格易手,雅马哈亦宣布退出美国市场。众多自行车品牌纷纷陷入清算、破产或重组的泥潭。
美国市场亦深受波及。2023年,已有25个品牌关闭或撤离美国市场。而2024年,受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影响,关店数量激增,为2023年的4倍有余。此现象主要源于品牌为释放库存、降低费用而采取的亏本促销策略。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库存压力,但对于财务基础薄弱的小品牌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导致其难以在美国市场立足。大型组织尚可重组求生,但知识产权知名度较低的小品牌则选择有限。
2024年,全球Ebike市场进入了快速整合阶段。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之间的差异化逐渐显现。市场整合不仅体现在品牌数量的减少上,更体现在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上。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地位;而中小企业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部分品牌甚至退出了市场。
在市场发展后期,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整合速度加快。部分实力较弱的品牌因无法适应市场变化而退出市场,而实力较强的品牌则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取市场、技术、产品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2018-2023 自行车行业并购数量 CDN
从长远来看,Ebike行业仍具有相当的发展前景,行业增长的想象空间极大,且目前市场尚未孕育出具有绝对统治力的全球性巨头品牌,在消费者层面,由于市场尚未形成对某一品牌的强烈认同感,他们对于新品牌、新产品的接受度普遍较高,也吸引了更多企业投身其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涌入,Ebike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维持高度竞争的状态,同时,在优胜劣汰下也将加速市场资源的重组与整合,并购活动也将日益频繁,而这种并购浪潮也将进一步推动Ebike行业的格局变化与产业升级。
五、品牌——企业未来的发展重心
随着行业的成熟与整合,单纯的价格竞争已难以在市场中立足,品牌竞争或逐渐成为各厂商争夺的核心战场。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在于价值而非销量,而品牌成熟带来的高附加值将成为厂商获取更高利润份额的关键。
市场成熟促使整个行业趋向专业化,企业将更加聚焦于品牌建设、供应链优化及利润率提升等核心能力的提升,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心。
相比以往,消费者选购产品的路径已发生显著变化,品牌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它不仅是消费者个性的展现,也是品牌信誉与实力的传递。随着市场参与者的增多,自行车品牌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投入,通过社交媒体、自行车应用平台、旗舰店及自营零售店等多元化沟通渠道获得支持。成功塑造品牌形象的自行车公司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逐步稳固市场份额。
随着自行车行业的成熟,企业也通过将制造和服务业务转移到更接近本土的方式来降低供应链风险。一直以来,中国是低端自行车的主要生产地,而中端和高端车型的车架及零部件则大多来自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然而,随着紧张局势升级,以及全球各国政府对企业ESG资质的审查日益严格,品牌正在寻求地理多元化的生产布局,以减少对单一地区的依赖。例如,Triangle和Carbon Team在葡萄牙设立了车架生产设施,Bianchi在意大利拥有车架工厂,Giant在匈牙利建立了生产基地。Advanced Technology在德国拥有制造能力,而DT Swiss则将原本在台湾进行的悬架组装业务转移到了位于波兰的生产设施中。
此外品牌不仅要设计车架,还开始涉足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以此占领价值链的更高份额。例如,Specialized开发自己的电子传动系统,Scott通过其Syncros品牌装备自行车部件,而Stromer与供应商合作开发自有品牌的电池和刹车系统。这种趋势显示,品牌正通过集成更多自家生产的部件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部件的需求,同时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自行车经销商仍将是未来重要的销售渠道,但80%的受访者指出,品牌需建立或扩展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渠道或点击提货功能,以保持竞争力。这一转变要求品牌在营销、销售、产品开发和工程等方面提高专业化水平,以适应市场的复杂性。
产量规划是能力提升的一个典型例子。领先的参与者通过建立自下而上的规划流程、强化数据管理和库存跟踪能力,显著提高了产量规划的准确性,使行业更能抵御市场波动。例如,Trek能够迅速响应COVID-19期间自行车需求的激增,得益于其与零售业的紧密联系,使其能够快速获得供应,而许多竞争对手则未能充分利用这一增长机遇。
六、在线销售的崛起
E-Bike(电动自行车)在线销售正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E-Bike在海外电商市场的规模逐渐庞大。在亚马逊、eBay、沃尔玛、TikTok等电商平台上,E-Bike的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增长迅猛。以美国市场为例,2023年成人电动自行车在亚马逊平台的销售额高达28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7.3%。Specialized和Trek等知名自行车品牌已经开始尝试直销模式,未来,电商或许将与传统经销通路并驾齐驱,成为自行车品牌不可或缺的销售渠道之一。
根据德国知名电商平台Bike 24在今年第二季所呈现的数据来看,整体营收成长了1.5%已达到达到6,280 万欧元,进入第三季度收入更提了一截,同比增长 2.9%,达到 6289 万欧元。公司获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均有所增长,尤其在德国、奥地利以及瑞士成长更趋明显。从这些数据来看,相较于传统通路缓慢复苏,电商的成长速度不容忽视,甚至有机会成为各大品牌营运的重点。
相比之下,虽然E-Bike在国内市场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线销售也取得了显著增长。2023年,国内主流电商平台上的E-Bike销售金额达到4034.7万元,主要社交平台上相关讨论话题数量超过3.3万,互动量更是高达518.9万人次。
企业也开始加大对在线销售的投资力度,从cyclingindustry的公开数据来看网上商店已经成为自行车店铺的投资重点,在线上购物和电子商务兴起的助推下,自行车行业出现了越来越广泛的零售趋势。Statista.com 的数据显示,无论有没有新冠疫情,英国人在网上消费的价值都在持续上升。2016 年 1 月,英国人在网上花费了 8.54 亿英镑。到 11 月,这个数字达到了 31 亿英镑,在这样的背景下,自行车商店也逐渐将销售重心转向线上渠道,选择优先投资网上商店橱窗,以提高在线可见性和吸引更多客户。同样,营销和搜索引擎优化也成为自行车店的投资重点,可以帮助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潜在客户。
七、消费者购买偏好及特征
从消费者需求来看,电动自行车在代步、娱乐、健身以及货运等多个领域均有所应用。Ebike消费者群体核心用户为骑行爱好者,他们对电动自行车的性能和性价比有着较高的要求,倾向于选择具备高速度、高续航能力以及高舒适性能的电动自行车。其中,休闲通勤细分市场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同时,随着物流和货运活动的激增,货运领域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品牌选择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电动自行车。除了电动自行车本身的品牌影响力外,其零部件品牌也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Braind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电动自行车用户认为零部件品牌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电动自行车自身品牌。此外,车载推进系统的品牌与性能、电池质量、制动系统以及防盗系统等都是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的重要参考因素。
不同消费市场的消费者群体特征也展现出显著差异。
在美国,电动自行车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其中30-3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41%,18-26岁年龄段占比30%。40-49岁年龄段占比20%,而50-64岁年龄段仅占9%。性别方面,男性消费者占据主导地位,占比68%,女性则占32%。这些消费者大多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约56%的家庭年收入较高,追求现代且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然而,目前美国电动自行车的中低端消费市场尚未充分开发,下沉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国电动自行车市场年龄分布相对均衡,30-39岁年龄段占比27%,但受老龄化趋势影响,50-64岁年龄段是拥有率最高的群体,占比高达30%。性别分布上也较为均衡,男性车主占比55%,女性车主占比45%,女性车主比例相对较高。其中48%的电动自行车用户来自高收入家庭,在德国,电动自行车不仅是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更逐渐成为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象征。
法国电动自行车消费者年龄层分布较为均匀,且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18-39岁年龄段占比高达54%,其中30-39岁年龄段占比29%。性别方面,男性车主占比58%,女性车主占比42%。法国电动自行车消费者的家庭收入水平普遍较高,42%的消费者来自高收入家庭,31%属于中等收入家庭。
荷兰电动自行车市场则呈现年轻化与中老年群体并重的态势。18-39岁年龄段占比48%,其中18-29岁年轻群体占比27%;同时,50-64岁中老年群体占比也高达31%。性别方面,男性为主要消费群体,占比61%。荷兰电动自行车消费者的家庭收入普遍较高,46%的消费者来自高收入家庭,33%属于中等收入家庭。这些消费者群体特征为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八、两轮行业市场现状
近年来,两轮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行业监管的趋严、市场贸易环境的变动以及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等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行业监管方面,各国政府正逐步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以加州为例,该州已经正式实施了一项新的eBike法规,明确界定了合法上路与违规车辆的界限。这一法规的出台,不仅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广告宣传、销售和标识行为,还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然而,尽管有法规的约束,仍有许多非法超速的电动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
在英国也存在类似情况,对此英国警方已经加大了查处力度,在过去一年中没收了近千辆非法电动自行车。同时,Super73 Inc.因涉嫌销售非法电动自行车而被起诉的事件,也进一步凸显了行业监管逐渐趋严。纽约市则提议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实行许可和登记制度,要求所有车辆必须在交通部获得许可和注册,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秩序性。
在国际贸易环境方面,欧美对中国出口的制裁措施不断。美国-中国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在其2024年度向国会的报告中,建议取消“进口门槛豁免”,这将使得电动自行车和锂离子电池等产品无法再绕过安全标准进入美国市场。同时,欧盟委员会也在审查对来自中国的传统自行车的反倾销关税,并将这些措施扩展到了关键的自行车部件上。这些制裁措施的实施,无疑将增加中国Ebike企业的出口成本和难度。
此外,新一届美国总统上任后,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影响Ebike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多次提及希望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意愿,这一政策预期无疑将加剧中国Ebike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对于一个几乎所有产品都依赖进口的行业来说,90%以上的自行车都来自中国,因此关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影响到全球Ebike市场的供应链和价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