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行车行业已将更多的自行车组装和制造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包括越南和柬埔寨。但实际上,劳动力成本并不是自行车行业转向这些国家的原因。
许多人认为,组装过程足够快,可以克服劳动力成本的差异。
如果美国组装商能够赶上捷安特的速度,那么每组装一辆自行车的劳动力成本差额将达到 10 至 20 美元。在这个范围内,优惠的关税或一些运输成本的节省足以弥补这一差额。那么为什么没有更多的自行车在美国生产,或者至少在美国组装呢?除了劳动力成本之外,肯定还有其他原因。
与零部件制造商距离——生产选址的决定因素
业内多家专业人士都认为,决定在哪里生产自行车时,劳动力成本和关税是考虑因素,工厂效率和质量也是因素之一,但与零部件制造商的距离往往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自行车组装厂(特别是大型组装厂)附近设有零部件制造商,对组装品牌优势显著。
美国制造和组装的支持者强调“贴近市场”的益处,认为这有助于品牌更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和波动。然而,对于多数品牌而言,美国组装自行车往往意味着从亚洲订购零件,面临长达90天的交货期,以及高昂的运输和管理费用。取消或更改订单需要数月时间,而且品牌的资金始终被捆绑在订单中,更不用说组装或制造工厂的管理费用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组装会降低灵活性并增加交货时间。
相比之下,在亚洲,尤其是台湾组装中高端自行车,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大订单能享受更短的交货期,且缺陷产品能快速替换,减少了行政麻烦。对于中小型品牌,亚洲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通常远超美国装配线,产量而非每小时劳动力成本成为更关键的考量因素。
行业顾问杰伊·汤利曾负责将Schwinn的生产从芝加哥迁至成本更低的地区,最终落户台湾和中国大陆。他强调,当时中国大陆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台湾,但台湾的自行车工厂,尤其是捷安特的工厂,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我真正意识到,如果采用自动化,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每小时工资差异并不重要。如果周期时间更快,您可以支付两倍的劳动力,以一半的时间完成工作,”他说。
在决定生产转移地点时,汤利团队综合考虑了运输成本、关税、产品质量和工厂效率等多重因素,他提到,品牌迁往柬埔寨和越南并非单纯追求更低劳动力成本,而是为了规避中国市场的某些限制。真正决定生产地点的是流程优化:装配线布局、自动化实现以及以最少的劳动力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
规模是关键
即使劳动力成本没有变化,自行车行业是否能在政府的帮助下改变不利于美国装配和制造的其他因素?可以,但这将非常困难。
中国每年生产约 1.43 亿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踏板车,而美国每年购买 1000-1200 万辆自行车。如果制造商需要生产自行车零件,他会把工厂设在哪里?
亚洲的工业规模足以支撑大型、高效、自动化的工厂,以及让工厂效率更高的周边零部件制造商。该行业雇佣了数百万人,因此各国政府重视支持他们。任何美国供应商或政府法案都无法改变这种规模差异。
关税对美国组装商的影响
Kent国际董事长阿诺德·卡姆勒表示,对零部件和原材料征收关税不利于美国组装,尤其是当用相同材料制成的整车产品可以免征关税时,卡姆勒进一步表示,如果关税形势有利,再加上运输成本的节省,肯特在美国进行组装是可行的,即使存在劳动力成本的差异。
肯特每年在南卡罗来纳州组装数十万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的车架和零件大多来自中国(肯特每年销售的数百万辆自行车中,其余部分在中国或马来西亚制造)。如果中国零部件和原材料能够排除在组装商的关税之外,卡姆勒表示将在美国投资更多的制造和组装项目,甚至考虑在美国生产铝制车架和零件。
关税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行车制造商。Light & Motion,这家多年来一直在加州组装自行车和潜水灯的公司,也受到影响。他们主要使用中国零部件进行生产,但有一段时间,零部件开始需要缴纳关税,而整车灯则因安全考虑而免征关税(自行车头盔也享受类似待遇)。尽管车灯的免税期已在去年结束,但Light & Motion 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与免征关税的整车灯竞争,而其车灯零部件却要承担额外的关税成本。最终该公司因财务问题倒闭。
因此,只要大多数变速器、轮胎、悬架等零部件仍在亚洲生产,自行车的主要生产地也将继续集中在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