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平衡车消费市场发展迅速。CFP供图
乐行天下CEO周伟。
受访者供图
成立两年,致力于智能出行平衡车的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亿元B轮融资。同年,乐行天下被《快公司》杂志评为10大创新公司。2015年3月,其CEO周伟入选福布斯中文版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30Under30),并成为封面人物。
采访前,乐行公关给记者打了预防针,说周伟是一个技术派,话很少,采访可能会陷入尴尬。果然,周伟对于记者的提问很多时候都是简单几个字回应,“好,是,对的”。不过,他的思路逻辑清晰,聊天范围也不局限于创业和商业,对于中国基础工业也有自己的看法。
谈及与小米的合作时,29岁的周伟显得有些谨慎,不愿多说。
而就在近日,小米联合Ninebot高调宣布收购平衡车鼻祖Segway。根据小米以往的作风,低价是其进入市场的一贯战略。有传闻称,不久后小米将推出千元级别的平衡车。
平衡车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痛点
“之前柴静《苍穹之下》那个报告里面有个数据,44%的人在五公里内开车,12%的人在两公里内开车,还有7%的人在一公里内开车。把44% 的改善掉,城市就不会像今天这么拥堵。”在周伟看来,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两种,一种是共享经济,一种是个人交通。共享经济,以滴滴和Uber为代表,而乐行天下则是以个人交通为发展方向。
乐行天下成立于2012年,短短两年时间现已完成了B轮融资。2012年,乐行天下成立;2013年1月,乐行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同年秋,第一部乐行平衡车下线。2014年销售额突破3个亿。2014年12月,乐行宣布完成1亿元的B轮融资。
目前,乐行主打两款产品。一款定位高端,有钱人的玩具;一款定位中低端,目标消费人群是刚刚毕业,没有能力购车的年轻一族。据了解,乐行平衡车采用的是动态平衡原理,利用其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变化。它的原理类似于人体自身的平衡系统,根据人的重心来控制行进方向和速度。
其实,早在2001年,美国Segway正式公开电动平衡车的原型就迎来了科技界的广泛探讨。但是,公开数据统计,2001至2007年间 Segway出货量总计仅3万辆,而独轮产品Solowheel去年出货量也仅一万多台。业界普遍表示,电动平衡车品牌集中,价位过高,定位模糊,目前仅仅是奢侈玩物。
从国内市场上看,2014年国内平衡车市场销售额约10亿元,然而在已过去近5个月的2015年,平衡车同比销量下降非常明显。目前国内平衡车市场主要有Ninebot、i-ROBOT、风行者、易步科技、乐行等品牌。
在外界看来,目前平衡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而已。对此,周伟表示了极大的不赞同。“其实我们对机器人有一个误解,老是认为机器人就是一个跟变形金刚一样的东西。但事实上不是,最终它改变的还是衣食住行,它其实应当叫智能化的设备。”周伟认为,智能出行和机器人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机器人是智能化的一项技术,就像移动互联网一样,都是改变衣食住行的一种方式。
“未来,出行方式一定会被改变。”采访中,周伟一再强调这个观点。他认为,今天的城市已经非常拥堵了,而且在未来5年的时间里面,随着中国城市聚居程度的加重,城市拥堵情况会越来越差。“现在出行来说,痛点最痛的人群不是有车一族,而是没有车的人。这些没有车的人短途出行,就是乐行未来主攻的市场。”
周伟举了一个例子,在深圳南山区科技园,每天下班五点半到七点,非常多的人在那里等车。刚刚毕业的这部分人消费能力是有限的,短期内买不了车,个人交通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乐行产品早期可能娱乐化高于工具化,而现在工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当然,我们的产品只能解决个人出行的一部分问题。”当记者质疑,乐行产品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人群的出行问题时,周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进一步解释,有数据显示40%以上的人是在5公里以内上班的,这部分人群就可以用我们产品解决出行问题。
华科技术男: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出行
2007年,还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读大三的周伟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中国机器人大赛。据了解,参赛的三个“类人型双足直立行走机器人”身上的每个零部件都由他们亲手设计制作,最终,这三个“孪生兄弟”在大赛上一举夺冠。
随后,周伟与在大赛中认识的其他5 名好友建立了一个名叫“若比特”专门开发工业机器人的团队。当时,他看到比尔 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未来机器人就会像 PC一样进入千家万户。”以这一句话带来的愿景,他决定创业。
最开始,周伟团队的方向是机器人。他们曾经开发过冰柱清理机器人、防爆机器人和管道清理机器人等产品。但深入这个市场后,周伟发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中国前景不理想。市场已经被日本、韩国、德国等国际巨头垄断,且存在几项难以逾越的天花板。而中国很多都在低端,低端竞争又非常激烈,到后面越来越难。
“另外,工业有一个特性,你自己在办公室可能要两三个月,但同时你还要到不同的地去干两三个月。”周伟告诉记者,团队后来一直在思考,要转型去做一个消费类的产品。消费类产品做得好,消费者就会买单。2012年,他们决定砍掉原来的B 端业务,专注做C端消费者市场,开始研发应用体感技术的平衡车。
为了公司发展,乐行天下把总部从武汉搬到了深圳。周伟说以前在武汉的时候,大部分是把图纸发到中山、东莞或者深圳这边来,加工后再发到武汉去,包装完再发往全国各地,那我干吗不直接来深圳?“另外,当时还考虑到深圳是全球化都市,可以掌握最新资讯。以前不是有句话,信息第一时间出现在美国欧洲,第二天出现在香港,第三天出现在深圳。”
目前,乐行天下产品的供应链大部分都是在珠三角。不过,核心的两个硬件还是要依赖进口,一个电池,一个芯片。而且,两者占成本的比例都较高。周伟坦言,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2013年芯片的进口量已经超过石油,成为中国进口的第一大品类。
“我们早期也犯过错,用了国产芯件,结果造成很大的问题。”周伟告诉记者,创业初期考虑到成本的问题,有一批次产品采用国产芯片,导致平衡各方面都达不到理想状态。总共涉及一千多台,影响非常大,当时我们就全部召回。后来,我们坚持用最好的东西,虽然成本高。
不惧怕BAT巨头进入
2014年,乐行天下的销量是3亿元人民币。周伟表示,2015年目标是再增长3倍。“去年大家还没见过产品,一年的时间来做培育,我认为今年整个平衡车市场会爆发。”
此外,与平衡车相应的APP已经上线。登录进入,可以看到全球用户的分布情况,也可以分享各自的使用心得。在周伟看来,平衡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进入家庭、办公、户外等环境中的智能助手,是一个基于物联网概念的平台入口。
而在市场推广和产品营销上,乐行天下主要是通过影视剧电影植入。在前不久湖南卫视上映的《因为爱情有奇迹》中,演员林佑威饰演的男主角手持手机,正遥控“捧着”一束鲜花的双轮平衡车滑向女主角。此外,在演员孙俪、张译主演的电视剧《辣妈正传》中,乐行天下的产品也屡屡出现。
谈及营销方式,周伟表示行业的阶段不一样,目前产品处于市场教育阶段,去打一个15秒的广告,别人基本上不知道这是什么。而在电视里面看到应用场景,自然而然会想到去体验一番。据周伟透露,2015年推广会更注重线下,对于一个新的品类,市场培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让用户去看到、体验到。
和很多创新公司一样,目前乐行也面临山寨的问题,国内平衡车市场陷入中国式山寨怪圈。据统计,国内电动平衡车市场高度碎片化,几个大品牌忙于打专利官司,众多的小品牌则趁机浑水摸鱼。仅在2013年,国内就出现了数百个“山寨品牌”,而2014年更是增加到400多个。
对此,周伟态度比较乐观,“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大家一起把市场做起来,就像无人机,如果没有那么多人进入无人机市场,无人机估值也不会那么高。坏的地方就在于可能产品参差不齐,导致部分用户在上当受骗后失去信心。“总的来说是好事。行业的发展有它的规律,经过一轮一轮的行业洗牌,最终专注于产品的公司才会获胜。”
当前任何新兴企业或行业快速发展,BAT等巨头都会试图加入,比如此前的打车领域。而在此前,小米和魅族都曾有意投资乐行天下,均遭到了周伟的拒绝。周伟本人还曾在网上撰文写过一篇名为“我为何拒绝小米投资”的文章,文中提到小米压低产品价格,给出的公司估值偏低,要求股权占比偏高。问及此事时,周伟显得很无奈:“我们不谈这个问题行吗?”
对于BAT的进入,周伟则表示并不担心。有一本书《创新者的窘境》,里面有一个观点:大公司不会接近这种小市场的。 BAT现在一年的销售额接近一千亿,看不上一个总额十亿不到的小行业。“看不上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但是当这个行业慢慢发展,发展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大企业想进入时失去了先发优势。”
周伟认为,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任何一个产品取得突破性进展时,都不是大公司占据先发优势。这其实就是大公司的创新窘境,因为它陷入它原有的价格链中无法摆脱出来。“我没觉得太担心,因为BAT可能会投资,但是不会自己去做。”
第三方点评
小米入局对乐行将产生较大冲击
小米的入局对乐行将产生较大冲击。乐行的最大优势在于制作技术水平较高,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但是价格优势不明显,产品售价在1万左右。而小米进入后,立即采取低价策略,推出千元级别的平衡车。同时由于其收购了Segway,平衡车技术将得到保障,打造服务体验也是小米的强项,整体而言小米对乐行市场第一的位置有较大威胁。小米在智能硬件领域采取的战略是“广撒网、多捕鱼”,只有一定市场机会的智能产品,小米都愿意尝试。小米此举或搅动平衡车市场的格局。
整个平衡车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较大。一方面,在我国交通日益拥堵,环境污染不断严重的情况下,平衡车具有便捷、灵活、零排放等性质,能够对交通市场缓解拥堵、节能减排有所贡献;另一方面,平衡车价格相比汽车、机动车较低,更为贴近中国大众消费者实际消费水平。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平衡车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期,但是首先需要跨过政策门槛。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平衡车进行限制,政策风险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大。虽然平衡车具有较多优势,但同时也具有较大安全问题。把平衡车当作代步工具时,骑行者必须与行人、机动车进行交互,而在平衡车相关交通规则还没制定之前,过红绿灯、拐弯时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这对交通秩序的稳定不利,引起政府加大担忧。如果多数地方政府都对平衡车进行限制,平衡车的市场发展空间将受到较大挤压。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 申正远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