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Segway之父Dean Kamen正式将公司名称改为Segway.LLC;
2008年11月-Segway CTO Doug Field 被乔布斯挖去出任苹果工业设计部门副总裁
2009 年 12 月 24 日 Segway 被英国企业家 Jimi Heselden 收购;
2010 年9月28日 Heselden 驾着 Segway 意外摔下悬崖跌入河中身亡;
2013 年 2 月 28 日,Segway 被 SSI Segway 公司收购;
2015年4月15日,Segway被中国Ninebot收购。
……
当小编搜罗出Segway的这些过往履历,才发现最近的一次收购已经不是Segway第一次“被转卖”,这个曾经被乔帮主誉为“下一代交通工具”的东西,因为创始人Dean Kamen 爱迪生一样的发明特质,在它成立之初就申请了许多专利保护,让其一直偏安于北美;也因为产品定位、路权使用等现实因素,一直不愠不火,直到这一次被Ninebot收购。
不过Segway被收购后,将如何面对新东家Ninebot;如何面对红杉、小米、顺为、华山这些投资人?或许我们可以从雷锋网对当事人之一,Ninebot联合创始人王野的近期采访,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为了梦想而被收购
在发布会过后没多久,华山资本执行董事从战略角度写了一篇《快鱼吃慢鱼 Ninebot凭什么收购Segway 》的并购过程文章,其中谈到了Ninebot和Segway CEO Roger Brown那边软磨硬泡后达成收购的许多细节,大家可以去翻来详细一看,不过除了软磨硬泡这个杀手锏,Ninebot联合创始人王野表示还有下面这些因素。
“Segway被收购前其实是处于挺平稳的状态,它每年大概10%-20%的增长,在西方来说,成熟企业拥有10%-20% 的增长其实不算差,利润也不少,他们活地挺滋润的,所以一开始对方并不想卖,但我们给了一个很好的Promise, 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补走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记得马云说过,改变世界的不是技术,而是技术背后的梦想,同样的,在两个同样以技术见长的公司面前,这个Promise也是关乎梦想
“Segway是一个偏商用的品牌,Ninebot是一个偏民用的品牌,一个2B,一个2C,我们之间是正好互补的。
另外,Segway的全球的优势区域在北美和澳洲以及中东,而我们的优势在亚太和欧洲,这两者之间也是互补的,如果组合起来将会产生不可预估的效果。
最后,就是大家熟知的专利问题,之前北美因为专利的问题,国内的平衡车都不敢在那边大张旗鼓地卖,收购之后,如外界猜想的那样,我们会借着Segway的专利优势迅速打开北美市场。”
会不会授权给其它厂商收专利费?小编趁机追问。
“这个暂时没有什么计划,不过别人别惹我们,惹我们给你一下,打死你,呵呵”王野半玩笑半认真地说到。
帮助土豪资本顺利上市
因为参加此次收购的资本都是一些顶级风投,小编很好奇这些个大牛是怎么凑到一起的,就问王野原因,不想却道出一个“惊天”秘密。
“红杉资本是一个不缺钱的资本,它们也希望它们投的企业能成为这个行业的全球老大,而收购Segway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可以迅速成为全球老大的加速动作,这样红杉希望的愿景就能成真。
在平衡车产业,如果考虑在A股上市,我们不可能不告诉大家,但在美股或者港股上市的话,可能对外国投资人来讲,IP(专利等知识产权风险)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但收购Segway后,其实等于是让我们在未来IP方面、知识产权方面没有什么缺陷了,这样投资人也放心。”
其实小编觉得上面这段话的潜台词是: 风投愿意给你钱,是因为能看到你在进行某些举动后,在公开发行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这会让它们在企业成功上市后退出的几率大增,从而达成圈钱的目的。
而小米、顺为、华山资本的介入,王野表示是这样的原因 “小米这边是出于战略投资的关系,顺为基金我们大可把它看做一只普通的基金,华山资本那边则是因为一些机缘巧合,他们也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国外债权等,大家在利益追求上是一样的,这样就聚到一起了”。
接受年轻老板Ninebot的管理
很多人都好奇一个问题,大公司被收购后,新东家如何去管理?上面华山资本执行董事之前的文中也明确提到“为了保证收购后Segway核心管理层的稳定和业绩增长,双方商定了Segway核心管理层年终奖金与经营业绩挂钩的留任和激励计划”小编便问王野怎么处理这个关键问题?
“逐渐融合吧,我们其实很多人也有在美国工作的经验,在四大的经验,在Google的经验,在硅谷工作的经验,所以说,现在主要的问题不是中美文化的差异,而是年龄的差异。鉴于我们这边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Segway平均年龄在45到50岁左右,我们应该叫他们一声前辈;但在业务上,某种程度上,他们还是10年前的那种思维,这方面我们需要磨合。”
那具体怎么磨合呢?——“既要尊重Segway团队的辉煌业界和历史,又要做一些开创性的工作,让他们有一些新的活力加进去,对这个,我们可能会通过渠道合并和共同开发新品来磨合,因为两个团队共同开发新品其实是一个很exciting的事情。”
而到了关键的渠道合并事宜,王野从产业链上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如果要出新品的话,两者在产业链上还有更多优化的空间,因为本来Segway 70%的原材料是由中国供应的,其实它原来的供应链是有很多优化空间的,而且是价格降低,质量不降低的优化。
收购后,我们会对两者已有的供应链做一个合并,譬如,同样品质的供应商,你给它的订单是一万个还是10万个,它的价格是绝对不一样的,这样我们收购一开始的初衷也能达到了。”
Segway最好的归宿
回想起乔帮主在世时对Segway之父的建议“这东西的市场实在太大了,与其做一家公司生产销售,不如做成专利公司对外授权,每台车只收100美元,依然可以做成500亿美元的生意”。
但他肯定不会想到Segway在推向商用市场的时候遇到这么多阻力,定位的问题、第二任老板被摔死的负面影响、频繁被转卖的动荡,最最关键的,实不实用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雷锋网“Segway卖了这么多年,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不实用的问题,Tesla这么贵短时间也比它量大”。
小编觉得,虽然Segway没有达成乔帮主最初的梦想,但这次Seaway被收购,反而可能是好事,一个异域国家的巨大市场潜力,一个热血企业的加入,如果能让Segway的价值100%被利用,和另外一家企业裂变出一款全新的、真正的、iPhone那样的消费级产品,那Segway就算是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反之,如果Segway像大摩托那样,被Google收入后又转卖给联想,那才是它的忧伤。
via:leiphone